甘肃出土17块石板考古学家并未在意30年后专家悔恨交加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产品展示 > 铝钙(石)板

甘肃出土17块石板考古学家并未在意30年后专家悔恨交加

2024-04-04 00:06:00 铝钙(石)板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我们城市发展建设的过程中,也会不小心挖掘到古墓或者古代城市的遗迹,而这些遗迹可以帮助我们考证中华民族在某一特定时期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对我们的文化传承有着极大的帮助。

  特别是因为我国一向有“事死如事生”的传统,在古代墓葬中,考古学家经常能通过陪葬品发现中华民族的历史线索。

  但也有时候,由于其他相关线索和证明不足,考古学家也会“看走眼”,将重要的文化瑰宝当做普通的物品,以为它没有太多的研究价值。

  1982年6月,甘肃省天水市上水工程指挥部根据施工计划在秦州区石马坪进行当地上水工程的施工,忽然,工人们发现他们好像“挖到了啥东西”。

  施工队的领导赶来一看,发现他们挖到的是一些雕刻有图案的石板,他们想到自己可能挖到了“古墓”,立即将此事报告给了天水文化馆。

  考古学家立即赶往现场进行勘察,确认这确实是一座古代墓葬,立即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和清理。

  根据考古学家的勘察,这座古墓朝向正北,有墓道、1.58米高的墓门以及正方形的墓室,很可惜的是这座古墓已经有被盗的痕迹,其中出土的文物十分有限。

  不过,古墓中一座通高1.23米、长2.18米、宽1.15米的石棺床仍在,它由26块石砖构成,其中17块为“画像石”——即上面雕刻有画像的石块。另外,专家们还在墓中发现了石枕、金钗、烛台、石俑等文物。

  这些文物都被小心翼翼地运送到文化馆,专家们立即开始对其进行清理。当专家们小心翼翼地除去石板上的泥土后,发现画像石雕刻精细,还有彩绘贴金,十分耀眼。

  在专家们正在清理石板时,文化馆一位看门的大爷看到其他的石板上裹满了泥,看起来脏兮兮的,就好心地拉来水管将石板“冲洗干净”。

  等专家们发现时,石板上的贴金已经被水流冲落,零零散散地漂浮在水面上,还有一块用朱砂写的墓志也只剩下了雕刻的方格,令人扼腕不已。

  这并不是这个石棺床所遭受的“唯一厄运”,接下来石棺床还遭到了“冷遇”。这座石棺床形制奇特,当时国内还没什么可参考的资料,在天水更是首次出土,因此它并没有引起考古人员的重视。

  考古学家只是根据画像的内容、风格,以及石俑造型等初步判断其为隋至初唐的墓葬,而且他们只认为这是一个地方乡绅或是普通西北贵族的墓葬。

  因此,就将石棺床以及其他陪葬品锁入地下室不再“理会”,连这次考古的发掘报告都是在10年之后才问世的。

  其实也能够理解,我国每年出土文物很多,考古学家却不太多,而且绝大部分文物都是没有过大价值的物品,专家们当然会选择优先研究和修复那些更有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的文物。

  在墓葬中封存了千年的石棺床,就这样继续被放置在地下室中,等待着人们揭开它庐山真面目的那一天到来。

  进入21世纪后,我国相继发掘了隋代虞弘墓、北齐徐显秀墓、北周安伽墓等一大批隋唐时期的墓葬,在这些墓葬中,都出土了与天水墓葬中形制类似的石棺床,而且墓志还明确记载这些墓主人都是粟特人。

  这么一来,天水屏风石棺床的重要性终于被人发现了:在天水发掘的并不是普通乡绅的墓葬,而是粟特贵族的墓葬,其具备极高的文化、宗教、民族和艺术价值!

  2010年,天水市博物馆终于完成了对石棺床的保护修复和对画像石上彩绘内容的进一步确认,这座石棺床的“真面目”终于完全展现在人们面前。

  天水屏风石棺床的大小类似于我们的今天的“加大单人床”,左右和后面都有石板雕刻的屏风,刻有风景、人物等11组画面,床前左右两侧还摆放有5件高30厘米左右伎乐俑,呈现出正在演奏的样子。

  床的左右两侧雕有“神犬”,意为神犬驼负,床沿则雕有忍冬缠枝花草纹、伎乐以及辟邪兽。

  参考另外的地方出土的粟特人墓葬资料,考古学家认定这是一座距今1400多年的、北周至隋代粟特贵族墓葬,其具有浓厚的粟特文化和袄教特色,是胡汉交融的艺术精品。

  在我国历史上,人们一般按照《魏书》《隋书》的记载,认定粟特人属于“昭武九姓”国之一,是月氏人的后裔,他们原本居住在祁连山北昭武城一带,因为被匈奴所破才会向西迁移,并以昭武为姓建国。

  而实际上,粟特人是生活在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一带的古老部族,他们从东汉时期开始就操着伊朗语族,活跃在丝绸之路上,是以经商闻名于欧亚大陆的民族,在北朝至隋唐时期与我国的关系尤为密切。

  在西方,粟特人被称之为“索格狄亚那”,意思是“漂亮的神圣清洁之地”,他们居住在今天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部分地区,是中亚诸国的中心所在。

  但虽然粟特部族历史悠远长久,历史上却始终没形成一个强大的帝国,反而一直受到异族的统治。

  不过顽强的粟特人并没有因此而灭绝,反而还利用自己的地理优势,往来于丝绸之路、成为了独特的“商业民族”。

  在北朝到隋唐时期,大批粟特人沿着丝绸之路向东经商,并最终移居到中国的新疆、甘肃等地,在当地形成“粟特人村镇”,这也是为什么在甘肃会出现粟特贵族的墓葬。

  话说回来,考古学家是怎么样来判断这是一座粟特贵族墓葬的呢?因为历史上,粟特人信奉祆教,祆教徒不像汉族一样讲究“入土为安”。

  他们对人去世后尸体接触到泥土而腐烂十分忌讳,因此粟特人中的贵族、富有阶层都会采取中土“石床”葬式,并且在石床的围屏上雕刻上祆教的教义以及粟特人的生活景象。

  天水粟特人墓葬的发掘,正说明了天水也曾是粟特人的聚居地之一,而且这座石床上正雕有夫妇对饮、车马出行、亡灵接引、酿酒祭神、日月等图案,展现了粟特贵族家庭生活的重要片段,也为胡汉风俗交融提供了珍贵的佐证资料。

  后来,经过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的鉴定,包含了17块画像石的这座石棺床被认定为国家一级甲等文物。

  这一结果让当初参与发掘石棺床的专家悔不当初,他们非常痛心地表示,国宝被忽视,他们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还有一些专家在听闻此消息时甚至痛哭流涕,后悔在30年前“犯下了大错”。

  这其实也不能怪考古学家们,毕竟在上世纪80年代,关于粟特人的文物和资料都比较少,专家无法得出一个准确的结论也是很正常的。现在,在我们对粟特人更为了解后,已经能够更好地了解到天水屏风石棺床的价值。

  一方面是它展现出了鲜明的粟特文化和祆教色彩,出土的17块画像石上所描绘的都是粟特贵族的生活场景和祆教仪式场景,展现出了古代粟特人的生活习俗和宗教观念;

  另外一方面,雕刻画面的具体表现形式和画面内的风景环境都呈现出了汉家风格,包括亭台楼阁、车马城池、花草树木等都明显是中国古代的环境,因而,这座屏风石棺床是多元文化荟萃的瑰宝,展现出的是中国对于粟特人社会、文化生活的重大影响。

  根据历史考证,粟特人的首领称之为“萨保”,一般每个聚居的粟特人村镇都会有一名“萨保”,而我国中央政府则会授予入华的粟特族“萨保”官职,方便将粟特人纳入管辖。

  入华的粟特人中最为著名的人叫做安禄山,他本姓康,父亲是粟特人、母亲是突厥人。

  安禄山依靠着军功和攀附权贵成功“称霸一方”,并掀起了一场将大唐盛世推向毁灭的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以后,大量在华的粟特人迁往河北、河西走廊一带,最终彻底与汉族交融,失去了自己的“姓名”。

  而在中亚地区,随着公元7世纪阿拉伯帝国的东扩,粟特人逐渐被化,先是祆教式微,后来迁入各地的粟特人都没能保持自己文化的独立性,最终与当地原住民融为一体,原本古老而善于经商的粟特人,就这样消失在了历史之中。

  粟特人的语言也被简单地归于“伊朗语族”,可实际上粟特语到底是怎样,已经几乎无人知晓。

  现在,只有像天水屏风石棺床这样的文物在博物馆中静静地展示着粟特人的文化与历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台媒:有人昨日分享“天空怪异美照”,被网友回复“小心地震”,引发岛内热议

  网传大量金融机构员工偷偷干兼职,外卖+网约车为主,公司专门发整治通知!

  库里13+7+7勇士终结独行侠7连胜 东契奇30+12+11欧文27分

  LOL-LPL: 再次拒绝让二追三!WBG 3-2击败LNG季后赛再进一步

联系

亿百体育

联系人:刘经理

电话:0510-83800996

手机:13665179858(微信同号)

邮箱:1747977273@qq.com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八文路88号

技术支持:网站地图


  • 网站首页
  • 咨询电话
  • 返回顶部